一流楼主16lz.com

我们每个人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中...

我的心路历程

admin2021-01-25156

  精选阅读(一):

  回首三十年的心路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可它却是我人生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用执著和坚毅去应对人生,如何用宽容和善良去爱别人,如何用自己成熟的心智去帮忙更多心理上需要帮忙的人。

  母亲是信佛的,她常常跪在佛主面前祈祷佛能保佑她的孩子尽快结束这灾难般的生活。她以宽容和忍让对待身边每一个对她友善或不友善的人们,试图用虔诚来打动父亲的每一次恶念行动。我想,在我的身上受母亲的影响是最重的,一向以来我都是以宽容、善良、大度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时我并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从喜爱我的老师和长辈那里得知我是一个十分热情、善良、正值的好孩子。我为因此得到大人的赞扬而沾沾自喜:原来,我这样做很好!

  小学三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陈老师用温柔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用爱心撩开了我遮在脸上的黑幕。她不嫌我脏不嫌我丑,给我梳头替我洗衣服,那就像是晨曦中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潮湿灰暗的心房。我听到了生命中第一次鼓励。从此我开始学会对老师微笑,对他人微笑,对生活微笑。

  我想找到自信,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缘于一次特殊的作文课。初中一年级时,老师安排了一篇作文《我想对XX说》。当时我只是凭自己的真情实感将压抑了许久的积怨一泻而出。没想到,老师却告诉我:他是满含着热泪读完我的作文的,而这篇作文是他迄今为止所教的学生中写出的最打动人心的一篇。

  在我的人生观发生变化,重新建立新的模式时,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重大挑战。虽然繁重的家务劳动、恶劣的家庭环境并没有泯灭我对理想的追求,但是当我高考结束后拿着远离家乡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继父却阻止我继续求学的路。还要不好继续上学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必须要离开家!必须要上学!!——一种想要挣脱家庭禁锢的反叛情绪越来越强烈。在当时思想还处于半成熟状态的我,抓住了继父爱面子这一特点,请来喜爱我的几位老师和继父的几位朋友,轮番劝说他让我继续上学。这才让他承担了继续供我上学的“职责”。我在与继父的一次次抗争中最后赢得了一次胜利。但是,学费一共需要5000元,继父却以家中无钱为由,只给了我2000元的学费,以期让我知难而退。然而,我强烈地渴望上学!!!看到我的处境,我的班主任给我借一千,校长给我借两千为我筹齐了剩下的3000元学费。带着这沉甸甸的5000元,我开始了远离家庭的全新的生活经历。

  大学生活对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浪漫和快乐的,而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充实和锻炼。我经常会为下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奔波,为下一期学费而发愁,但挣脱了家庭禁锢的我又是快乐的。在大学里,我拜读了超多名人传记,研究了多位名人的成功的人生经历。阿拉法特与我有着同样不幸的童年,全靠自身发奋在一次次民族战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名扬世界的民族英雄。他的经历深深激励着我发奋向前。在大学里我珍视我的每一种感受,把积累的各种经验分享给我的同学们。在同学们的羡慕和鼓励中,我的自信迅速飞涨,性格也由缄默逐渐向开朗、活跃、幽默、大方改变。善良、真诚、坦率、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的口碑让我的人际关联向多层次发展。

  整个中学和大学时代,我的人际交往仅限于几个要好的女性朋友。直到参加工作后,办公室出现了一个风趣、幽默、聪明小伙子,我的人际交往模式才被打破。在他明白、信任和呵护中,我慢慢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异性都那么可怕。他的出现,就像是一剂抚慰伤口的良药,让我把畏惧的伤口渐渐缩小。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这伤口太深,需要很长时刻去慢慢抚平。两年后,他失去了耐性而转身离开,我才发现自己其实能够理解他了,然而这一切已无法挽回。

  我的心路历程

  起初,我觉得自己必须不能好了,或者说是必须好不了了,我的恐惧症很重很重,其程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记得我去北医三院咨询的时候,那的医生(全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为我这种程度的患者完全有必要住院了,但我不欲抛下自己的事业,便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回到了单位。虽然身体回到了单位,但我的灵魂,却早已被病魔折磨的千疮百孔,远离我的身体好久好久了。那是段怎样的不堪回首痛不欲生,怎样的欲哭无泪身心憔悴,怎样的风声鹤唳怎样的草木皆兵的生命历程啊……

  上中学后,为了摆脱这种不安全感,我选取做像那些欺负我的人似的蛮横不讲理的人,但很快发现我只是表面蛮横而已,内心依然无比空虚,当应对自己怕的人时还是根本没有反抗的勇气,只敢欺负那些老实巴交的同学,其直接结果就是自己的恐惧感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朋友的缺失又反过来增加了恐惧,处于这种境地,我由每一天的最后一节课害怕,变成了只要上学就害怕,而且程度更深,常常陷进自己恐惧的世界中。听不到老师的提问,看不到绿树红墙,分不清白天黑夜,搞不清楚食物的酸甜苦辣,自己就像一团没有灵魂的死肉,每时每刻都在和一些实际没发生的自己想象出来的恐怖景象做着斗争。痛苦地捱着属于自己的本应完美的青葱岁月。之后,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恐惧的折磨了,只好选取了以转学的方式进行逃避…。。

  上了大学后,我开始明白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也开启了我找心理老师的历程。最初找的是我大学里的心理老师,但她给我讲的实在是太肤浅了,甚至有的时候,我还要听她的诉说,给她分析事情,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我找了无数的心理医生,包括北京很著名的心灵花园,博爱心理咨询,北京友帮忙仁心理咨询中心,学习了很多所谓有效的心理疗法,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排列、静心与心灵内修方法,森田疗法,催眠等等,但我能够负职责地说,这些疗法对自己真的没有作用。家人也带我探寻了很多的医院,包括北京的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友谊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军区机关医院,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吃抗抑郁药物的情境,记得那次吃完药后,病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自己坐立不安,宛若热锅上的蚂蚁,又仿佛未满岁的幼童,父母稍许不在,自己便会吓得哭闹不止,那时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悲哀至极,我哭,她很难过,但怕我更难过,总是背着我偷偷地哭。就是从那时起,母亲两鬓渐白,苍老了许多。年即而立的我,非但不能尽孝,反而令双亲担心寡欢,愁眉不展,每念及此,我都感觉自己不是个好儿子,禁不住会泪流满面,仰天长叹。

  长期缺少睡眠,我已经虚脱的不行,可口的'包子在我嘴里就像沙粒一样苦涩干燥难以下咽,喝水也只能小口小口的抿。凭着顽强的毅力以及父母的鼓励,我艰难的吃了半个,但没多会,又都吐了出来。晚上的时候,自己在屋子里,觉得房顶就要塌下来了,整个屋子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自己变得个性的压抑,呼吸越来越重,以前在操场上追打过我的那几个人,仿佛来到了我身边,立刻又要对我进行攻击了,我口中大声的叫着母亲,母亲,在父亲的搀扶下,依然瘫软在了地上……

  经历了那件事之后,我的恐惧泛化得更厉害了,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玩笑,甚至晚回几分钟消息,就会在我内心造成巨大的波澜,引起巨大的不安全感。每每临事,那怕是上厕所这样的小事,脑中的第一反应也会是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敌意,如果对方借故令我难堪,甚至伤害我该如何是好。自己的东西稍稍挪动下位置,会担心引起舍友的不快,拿了别人东西用了一下,会害怕别人的指责,吃饭时叫不叫别人,人家邀请我是要去还是不去,该谈些什么,如果他这样说我如何应付,如果那样说我又该怎样……总之,自己怎样做都不够安全,怎麽做都不能让自己安心,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被潜意识中的那恶狠狠的狰狞面孔吓醒(以前在找的心理老师处用催眠方法处理过,他曾让我直视狰狞面孔,并描述之,如此,那怪物不但没消失,反变得越加清晰),经常夜不能眠,饭量很小,身体孱弱,面黄肌瘦,每一天死尸般的蹉跎着,苦不堪言。为了摆脱这种恐惧感和纠结感,我自己也想了无数的办法,如,把世上的人都想成女的(我对女孩子没那麽害怕),把恐惧想象成令人作呕的东西;想象父母亲人就在自己身边;多关注社会上的用心面;反复告诉自己变好了,有潜质解决自己害怕的事情了;死死记住自己成功的一个事件;发奋做自己该做的事等

  但人的本能,生存的期望仍驱使我在网上寻找着,寻找着可能,仅仅是可能的,有潜质帮自己战胜恐惧的心理老师,虽然当时觉的找到的期望根本没有。也正是这种本能,让我有幸遇到了王道华老师。

  第二天,王老师真的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聊了很久,我记得当时向王老师倾诉了很多自己的不愉快,恐惧感,并向他抱怨了很多心理老师的无效方法。老师反馈了他的看法,我发现他的看法基本和自己的想法一致,而且王老师对我恐惧情绪的了解程度甚至比我本人还清晰。我们还谈到了家庭排序组合的无用性,王老师以他亲身咨询经历向我验证了该方法的无效性,我的结论当时仅仅是其无用,但王老师的评价更加中肯和智慧,他说家排是在转移矛盾,并不能解决主体问题,因而无效。那次谈话,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对恐惧症很了解,很乐于助人,而且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多方面都和我极为相似,因此我抱着试最后一次的心态,开始参加王老师的咨询。

  事纠结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自己害怕的人跪着求我按我自己的意愿行事,由于化解过程中我的后背总会个性的紧张,因此,之后那个跪着的恶魔还会微笑着为我捶背。如此致使我每一天都很累很累,常常会觉得有一股凉气从后脑冒出来,当时我想这样虽然有效果,但也只是由一种痛苦变成另一种痛苦,长此也并非解决之道啊。因此多次致电给老师,王老师告诉我说此刻我学的思维模式还比较少,光靠一两个模式是不行的,就像一辆汽车,使其能顺利行驶的并不是单个的轮子,方向盘,或是发动机,而是他们组成的整个系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又相继学了辩证因果,辩证自信等十几个思维模式,但说实话,他们都没能引起我思想上很大的触动。正因很长时刻没有效果。我一度想到了放下,就在第9课的时候,我将自己对辩证思维模式的质疑,会不会好,还要多长时刻好等问题一股脑抛给了老师,也就是那次,老师的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打定了做完18次咨询的决心。

  打动了我,让我决定学完辩证思维的所有18个模式。

  于那时所学的思维模式对自己触动不大,我每一天仍然很痛苦,除了使劲的用辩证对立统一没有任何办法,直到我学习了第13课——感恩心重快乐多……

  哩!这样一想,真的,我真的不觉得他那么铜墙铁壁,无坚不摧了,真的觉得他变得软弱了,甚至在偷偷的哭泣,你能体会折磨自己6年之久的,自己想过无数方法对付,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的那个巨大的,威力无穷的,无法撼动的超级无敌神力大恶魔在自己脑海中轰然倒塌的情景吗?那感觉真的太好了,太惬意了。然后,我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学的那些辩证思维模式都有用了,自己的心结一下子都打开了,心一下子就空了,真的什么都不害怕了,真的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得失俱忘了,天一下子蓝了,水也一下子绿了,我真的能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世界也变得到处莺歌燕舞,遍地鸟语花香了,当时的我,真的高兴极了,很快就给王老师打了电话,将这一喜讯告诉了他。之后很自然地,我心中便涌起了对王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不禁热泪盈眶,试想,若非王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我极有可能中途就放下了,怎会体会到如此的人生境界;若非王老师无数次的不厌其烦,耐心讲解,我怎能体悟的如此之快;若非王老师的循序诱导,次序分明(由于之前长时刻感受不到效果,我曾跟老师提议过首先学习一些自认为有作用的思维模式,后被老师否决),我又焉能得此逐级递进,量变到质变之功效。真的谢谢王老师,虽然我此刻还没有完全好

  真心的感谢那些以前帮忙过我,伤害过我的人们,同时也怀着感激之心等待着那些即将帮忙我,伤害我的人们,但最重要的,是谢谢那位令我拥有这份宽容、感激情怀的心灵引路人——王道华老师,学生衷心地祝福您,祝您青春永驻,心想事成,鹏程万里,幸福康宁!

  我的心路历程

  在生命好处的问题上,荣格和海德格尔有不一样的看法。荣格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什么必要追寻生命的价值或存在的好处呢?这样的问题只是对于精神分裂了的、异化了的人来说才会发生。而海德格尔却认为应当追问存在本身的好处,“人就是一种领会着存在的在者”。

  有一段时刻,我的情绪有周期性的起落,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生存好处”的危机。在情绪低落时,就会有万念俱灰的感觉。人怎能永远兴致勃勃呢?一个永远兴致勃勃的人必须是个傻瓜,正因他从没想过他为之忙禄的一切都毫无好处。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以主角菲利浦的口吻说:“人生没有好处,人活着也没什么目的。一个人生出来还是没有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宏旨。生命似轻尘,死去亦徒然。”“万事万物犹如过眼烟云,都会逝去,它们留下了什么踪迹呢?世间一切,包括人类本身,就像河中的水滴,它们紧密相联,组成了无名的水流,涌向大海。”他还这样写道:“我早已发现,当我最严肃的时候,人们却总要发笑。事实上,当我隔了一段时刻重读我自己当初用我全部感情所写下的那些段落时,我自己竟也想笑我自己。这必须是正因真诚的感情本身就有着某种荒谬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这样,我也想不出道理来,莫非是正因人本来就只但是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因此对于永恒的头脑来说,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但是是个笑话而已。”

  人活一世,都想留痕迹。有人说,人最大的目标是青史留名;有人说,即使不能流芳千古,能够遗臭万年也是好的。说这话的人没有想到:在地球热寂之后,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记得在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时,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留下了第一个痕迹。当时的我没有想到,这个痕迹就像沙滩上的脚印,很快就会被海浪抚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宇宙中留痕迹,这是毋庸置疑的。亿万年后,没有人会记得马克思是什么人,别人就更不必说了。正如哲人所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不难解答的。人生的目的但是是死亡而已,正因在这世界里生存的一切都是像尘土一样地被时刻的气息渐渐吹走……就像在沙漠中脚迹一下子就会被吹没了那样,时刻也会抹掉我们存在的痕迹,仿佛我们的脚就从来没有踏过大地似的。”

  在想透了生活的无好处之后,就要“死马当活马医”了。尽管我们知道生活最终没有任何好处,尽管我们知道人死之后最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还是能够在我们生存于世的这几十年间享受生存的快乐。尽管生命本身是没有好处的,但有些事对生命是有好处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对生命有反面的好处;而肉体与精神的快乐对生命有正面的好处。这就是我心目中舒适与幸福在人的生命中的位置。

  然而,我又不愿意在参透之后使生命的感觉变得麻木。而是循着快乐原则,让生命感到舒适(没有病痛,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和充实(精神和肉体的enjoyment)。它包括对好的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的享用。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之中,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追求和计较。完美的生活应当成为生存的目的,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生命本身虽无好处,但有些事对生命有好处。

  精选阅读(四):

  在1995年末,我被评为研究员。那年我43岁。在这个俗世上,这是我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我最强烈的一个感觉是:我从此进入了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正如诗人布拉加所说:

  再没有召唤在驱使我

  我意识到:解放真的来到了。我的心得到了永远的平静。我真的到达了自由的境界,真的到达了无欲无求的境界。虽然评研究员并没有真的重要到如此程度,但它毕竟是我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以后的目标都是抽象,而不是具体的了。我在43岁时得到解脱还不算太晚。我几乎还有半辈子的时刻能够真正地享受人生。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家,做那些能够引起我兴趣的研究。我愿意把生命用在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方。我期望自己如此渡过一生:读搞笑的书,写搞笑的书,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爱的人在一齐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当太阳在外面凶猛地照射时,当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时,能够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随手翻看各种书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边;或坐在计算机前,有感觉就写,找不到感觉就停下来。这种感觉十分惬意,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比这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了。

  我的心路历程

  每当我想到存在问题时,一切事都变得不是非做不可的了。既然一切都不会留下痕迹,人为什么还要做任何事呢?个性是当他什么也不做也能生存下去之时。

  那么这个问题的“是”的一半有什么呢?我想到了这样三个原则:第一,它务必是能够引起我的好奇心的题目;第二,它务必是能够为我带来快乐的;第三,它是能够对陷于不幸的人们有所帮忙的。这就是我之后选取了同性恋问题、虐恋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一个基本原因。

  回国后,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回来。有段时刻,这个问题引起我反感,但静下来,想想留在美国可能过的完全是另一种生活,也不由得问自己,这一重大选取的结果如何呢?答案是:我最大的报偿就是悠闲。回国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过悠闲的生活。我是指:经济上毫无压力,学问上也无外界压力,只凭自己的愿望,能够过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人在无欲时情绪最平静。

  一位美国著名作家说:“在美国,玄想以及过内心生活很不容易。如果真这么做了,别人会以为你是个怪物。”这就是我不喜爱美国生活方式的地方之一。美国生活方式在我心目中就是:挣一笔钱,然后把它花掉。人人都忙着这一件事,仅仅是这一件事。如果我要玄想,我最好到欧洲去,或者干脆回中国。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的名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们的不自由就来自社会——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人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地想像,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是在社会中与他人打交道,就不能够得到完全的自由。当萨特说“他人是我的地狱”之时,他心里想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我敬佩那些愿意给自己自由的人。我崇拜已经到达自由境界的人。我心目中这样的人并不多。福柯就是其中之一。有一种最富颠覆性的思想,它从叔本华、尼采开始,到福柯和后现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追求人的真正的彻底的自由的精神。他们的东西总是对我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我说不清原因,只是感觉到他们的吸引力。那吸引力的力度之大,使我心神不宁,跃跃欲试。虽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差异,也不很直观,但我总能隐隐地从其中感到一种极其自由奔放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吸引着我的灵魂。

  比如有这样一种主张:婚姻、私有制、国家、教会是应当被否定的四大制度。这种主张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自由精神深深地吸引我。本来嘛,人生在世只有几十年的时刻,我们为什么要受外力的束缚,使自己不能“尽欢”呢?“人生得意须尽欢”“明朝散发弄扁舟”之类的诗句在初读之下就总能拨动我的心弦。

 下一篇不等你

相关文章